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重温经典|色黄直播《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二)

编辑: 时间:2023年03月24日 访问次数:51

20221210日上午,色黄直播《资本论》读书会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在云端举行。刘召峰教授领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第十章到第十二章的内容。近百名校内外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

一、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刘召峰教授指出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叙述思路是:第一,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二,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可以通过两种办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首先,资本家可以不足额支付劳动力报酬;其次,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刘召峰教授指出马克思的这段表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并将抽象劳动同具体劳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这三对概念作了类比: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不是两种不同的劳动,而是劳动的抽象性和劳动的具体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同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不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而是剩余价值的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

刘召峰教授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从个别资本家扩大到全社会,在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力后,则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他个别地所做的,就是资本家全体在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场合所做的。”其他资本家出于逐利的目的,会效仿率先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资本家,进而促进了全社会的生产力提高。这时,先前较低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

刘召峰教授梳理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其他资本家效仿(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下降→工人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工人工作日的必要劳动时间部分缩短→工作日的剩余劳动时间部分相对地延长→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二、第十一章:协作

(一)协作的节约作用。刘召峰教授指出马克思所说的“建造一座容纳20个人的作坊比建造10座各容纳两个人的作坊所耗费的劳动要少”体现了共同劳动对于劳动条件的节约,即“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这种节约,只是由于许多人在劳动过程中共同消费它们。”马克思进一步说:“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条件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与工人相对立,所以劳动条件的节约也表现为一种与工人无关、因而与提高工人的个人生产率的方法相脱离的特殊操作。”刘召峰教授强调这里说的劳动条件的节约表现为与工人无关,但实际上与工人有关。之所以劳动条件的节约表现为与工人无关,是因为劳动条件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即劳动条件相对于雇佣工人而言的独立化。协作可以形成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或集体力,从而在更短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大量的产品,因此协作可以节约活的劳动力。但协作对生产条件和劳动力的节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表现为对资本家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节约。

(二)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协作的管理。“随着许多雇佣工人的协作,资本的指挥发展成为劳动过程本身的进行所必要的条件,成为实际的生产条件。现在,在生产场所不能缺少资本家的命令,就像在战场上不能缺少将军的命令一样。”刘召峰教授指出,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不能缺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可缺少”,而是好像“不可缺少”。协作劳动需要有人进行管理,就像乐队需要指挥。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管理协作劳动的职能表现为专属于资本家的职能。起初资本家执行管理职能,但之后资本家将管理职能转移给雇用的职业经理人,从而实际上不再执行管理生产的职能。这时,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就实现了分离。

 “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一种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因而也是由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决定的。”刘召峰教授指出,资本主义的管理具有二重性,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即由社会劳动的性质产生的管理,还具有资本主义特殊意义上的管理即由于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阶级对抗产生的管理。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阶级对抗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下的剥削和阶级对抗,同样资本主义社会下对劳动者的管理也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下对劳动者的管理。“资本家所以是资本家,并不是因为他是工业的管理者,相反,他所以成为工业的司令官,因为他是资本家。”这说明资本家是作为所有者而成为管理者的,而不是相反。

(三)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只要工人作为劳动力的出卖者和资本家进行交易,他就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他只能出卖他所占有的东西,出卖他个人的、单个的劳动力。这种关系,决不因为资本家购买的不是一个劳动力而是100个劳动力,或者说,他不是和一个工人而是和100个互不相干的工人签订合同,而有所变化。资本家无须让这100个工人协作就能使用他们。他支付的是100个独立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100个结合劳动力的价值。”刘召峰教授指出: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售自身劳动力时是按自身劳动力价值出售的,但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后,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从而,“工人作为社会工人所发挥的生产力,是资本的生产力。”“又因为工人在他的劳动本身属于资本以前不能发挥这种生产力,所以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好像是资本天然具有的生产力,是资本内在的生产力。”因此,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

三、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一)工场手工业的起源。工场手工业是以两种方式产生的,第一种方式是“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工人在同一个资本家的指挥下联合在一个工场里,产品必须经过这些工人之手才能最后制成。”刘召峰教授指出这种方式导致了分工的固化:“专门从事马车制造的裁缝、钳工、铜匠等等,逐渐地失去了全面地从事原有手工业的习惯和能力。”

工场手工业起源的另一种方式是“许多从事同一个或同一类工作(例如造纸、铸字或制针)的手工业者,同时在同一个工场里为同一个资本所雇用。”

刘召峰教授还分析了分工的利弊:一方面,分工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分工又导致了工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

(二)局部工人及其工具。“构成工场手工业活机构的结合总体工人,完全是由这些片面的局部工人组成的。”刘召峰教授指出总体工人生产的最终的产品不是个人产品,而是片面的局部工人结合为的总体工人的共同产品或社会产品。

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一方面固化了局部工人的技能,甚至使手工业固定为种姓;另一方面,工场手工业使得劳动工具变得细化和专门化。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细化了的工具创造了机器的物质条件之一,“因为机器就是由许多简单工具结合而成的”。

(三)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刘召峰教授指出:所谓“混成的工场手工业”是指“制品是由各个独立的局部产品纯粹机械地装配而成”。所谓“有机的工场手工业”是指“制品是依次经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过程和操作而取得完成的形态。”

 “因为每个局部工人的局部产品同时只是同一制品的特殊的发展阶段,所以,一个工人是给另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是给另一组工人提供原料。一个工人的劳动结果,成了另一个工人劳动的起点。因此在这里,一个工人是直接给另一个工人提供工作。在每一局部过程中,取得预期效果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工场手工业总机构是以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取得一定的结果为前提的。只有在这个提下,互相补充的各个劳动过程才能不间断地、同时地、空间上并存地进行下去。很明显,各种劳动因而各个工人之间的这种直接的互相依赖,迫使每个工人在自己的职能上只使用必要的时间,因此在这里形成了和独立手工业中,甚至和简单协作中完全不同的连续性、划一性、规则性、秩序性 ,特别是劳动强度。”刘召峰教授结合马克思1857-1858年手稿中提到的三大社会形态指出:马克思在1857-1858年手稿中提到的三大社会形态中的“依赖”更多地是指人身依附关系的“依赖”,而这里所说的“依赖”指的是劳动者之间的互相配合和劳动产品的密切关系。又由于不同操作需要的时间不等,所以必须使用不同比例数的工人。因此,“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在发展社会劳动过程的质的组成的同时,也发展了它的量的规则和比例性。”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因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前提,所以工场手工业的分工要求社会内部的分工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刘召峰教授指出,先有分工的存在,才会有商品生产,才会有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又会反过来促进分工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的区别在于:第一,不同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所生产的产品作为商品存在,工场手工业分工所生产的产品不作为商品存在,即“局部工人不生产商品。转化为商品的只是局部工人的共同产品。”第二,“社会内部的分工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为中介,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以资本家把购买到的不同的劳动力作为一个结合劳动力来使用为中介”。第三,“工场手工业分工以生产资料集中在一个资本家手中为前提,社会分工则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第四,工场手工业中的工人严格按照比例数从事一定的职能,社会内部的分工充满偶然性和任意性。第五,“工场手工业分工的前提是资本家对于只是作为他所拥有的总机构的各个肢体的人们享有绝对的权威,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中,社会分工的无政府状态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专制是互相制约的”,刘召峰教授指出,这里和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说的:“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五)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工场手工业分工不仅只是为资本家而不是为工人发展社会的劳动生产力,而且靠使各个工人畸形化来发展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它生产了资本统治劳动的新条件。因此,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的经济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另一方面,它表现为文明的和精巧的剥削手段。”工场手工业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了工人的畸形发展。

图文:张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