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重温经典|色黄直播《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四)

编辑: 时间:2023年03月24日 访问次数:58

20221224日上午,本学期第十四次《资本论》读书会在线上如期举办。由本院田佳禾老师领读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第六至九节50余名师生同步参与。

一、对“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理论的批判

田佳禾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机器和大工业”章的前五节内容。在第一节马克思从技术的角度谈论了机器的发展问题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领域,指出工具机的革命是最初的、最重要的革命。接着,马克思在第二节论述了机器是如何参与到价值生产过程的,机器的价值通过价值转移的方式转移到新产品当中。第三节和第四节马克思分别讲述了机器对于工人的影响以及工厂制度,并在第五节分析了工人对机器的反抗。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在很多情况之下是用于控制压迫工人的一种工具,是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劳动过程的控制,有意识地使用机器来替代工人。工厂手工业是潜在地代替工人,而机器可以直接地排挤工人。部分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马克思在第六节针对这种观点展开了详细的批判。

在第六节马克思首先指出,“一整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断言,所有排挤工人的机器,总是同时地而且必然地游离出相应的资本,去如数雇用这些被排挤的工人”。田老师根据劳动基金理论进行了相关分析,穆勒认为经济中的各种收入在宏观的分配的比例当中是一个预先决定的量。有一部分金钱天然归属于利润,有一部分即所谓的劳动基金是工资的直接来源。无论是采用机器还是其它的方式生产,劳动基金总额是不变的,并全部用来雇佣工人。因此,失业是不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其本质与“被机器排解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则一直强调资本主义经济要求长期的、固定的保留一部分的失业人口,并将其称之为产业后备军。保留一部分的失业人口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岗工人的规训和控制,并且可以压低在岗工人的工资,这是长期存在的。资本与雇佣劳动力两者之间其实是存在不不对等关系的,但西方经济学却不承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并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美化成了一个平等的契约关系。接着,马克思以假定的壁纸工厂的例子展开分析,指出“资本并没有被游离出来,倒是被束缚在一种不再同劳动力相交换的形式中,也就是说,可变资本转化为不变资本”,这是对于直接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而言。马克思进一步分析,如果继续进行改良,可变资本更多地转化为不变资本,那么这笔雇佣资本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可变资本在总资本当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不断下降的。直接采用机器来替代工人的行业必然减少对工人的雇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其辩护的理由是,其他行业可能会产生新的需求游离出来,资本会在其他行业继续雇佣工人。

马克思认为,在实际生产当中,机器不仅游离出了部分工人,割断了他们同生活资料之间的联系。工人是没有办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直接获取生活资料的,他是以资本家的雇佣行为作为中介,才能取得他们的生活资料。一旦失去这个中介,就没有办法取得生活资料。因此,这部分生活资料也被游离出来了。特别强调,“从一个工业部门被抛出来的工人,当然可以在另外一个工业部门找职业。如果他们找到了职业,从而在他们和同他们一道被游离出来的生活资料之间重新建立了联系,那么,在这里起中介作用的,是正在挤入投资场所的新追加的资本,而决不是过去已经执行职能的并且现在转化为机器的资本”。新追加的资本未必能够完全匹配被游离出来的工人,那么大量的被排挤出来的工人在这个历史上看起来是短暂的过渡期间,可能就堕落丧亡。工人的非自愿失业对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来说可能是短期的,但是从整个资本主义体系来看,它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二、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

田老师指出,马克思紧接着第六节论述了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机器在其采用时期和发展时期,最终是增加而不是减少劳动奴隶。马克思结合《工厂视察员报告》指出,“根据某些由经验提供的事实,工厂工人就业人数的增加往往只是表面的,也就是说,这种增加并不是由于已经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工厂扩大了,而是由于附属部门逐渐和它合并”。附属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部门被这个企业所吸纳了,这也是列宁后来关于资本集中形成垄断资本观点。马克思提出,“只要机器生产在一个工业部门内靠牺牲旧有的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来扩展,它就一定取得成功”,机器异常高的利润,这种利润是一种超额利润。因为它的生产率更高,所以它个别价值是更低的,但却又能按照产品的社会价值来进行销售,那么就能够取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形成加速积累的源泉把追加资本吸引到有利的生产领域。田老师补充道,其实讲的是新技术形态创新过程当中,先导产业所具有独特优势。对新投资领域尤其是高科技的追求,其实都是对于剩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初创时期的这种利益是源源不断的。在马克思的时代,生产率的提高来源于机器直接的替代劳动,工厂对于工厂手工业的替代。就目前而言,高科技的初创企业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经历完成。新时代的这种超额利润不直接体现为机器,而是体现为互联网+,或者体现为新的技术前进方向。因此,可以以马克思在关于初创企业如何取得超额利润的分析来类比当的经济情况。除此之外,马克思还提到了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在这里认为,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一个成本竞争,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产品,从而产生成本优势,以取得超额利润。田老师指出,资本主义在马克思之后又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资本家竞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还是较抽象的、较原始的模型,这里是一个纯粹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但是,目前不同企业之间所呈现的更像是一个垄断竞争的格局。最后,马克思结合经济史材料谈论了棉纺织业工人的悲催遭遇,包括工人在工厂生活当中所经受的经济剥削和肉体折磨等状况。

三、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 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在第八节当中,马克思详细论述了大工业的工厂制度和旧的这种生产组织制度之间发生互动的过程大工业的工厂制度如何消灭过去的制度成为一种全新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模式。

一)以手工业和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的消灭

马克思在前面已经指出,机器最开始工具机的革命,用工具机来代替人的劳动。这种劳动可以独立于人来存在,总体工人变成了一个总体机器。资本所有者对劳动者的依赖程度不断下降,对于劳动过程的控制权力不断上升。因而,机器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马克思结合实例展开分析,收割机代替了收割者的协作,制针机代替了制针工厂内手工业分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制针工厂的例子强调协作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马克思则认为,亚当·斯密时期通过工厂手工业的分工和协作能够取得这样的生产。但现在机器取代了取代了协作和分工,“一台机器在一个十一小时工作日中就能制针145000枚。一个妇女或少女平均可以看管四台这样的机器,因此,她用机器每天可以生产针近60万枚,每星期就可以生产300多万枚”,机器的使用直接替代了工厂手工业的基础,生产率的迅速提升将劳动者从生产领域当中排挤出去。

() 工厂制度对于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反作用

马克思认为,“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农业的变革,不仅所有其他工业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了,而且它们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他特别强调了农业部门的变革,农业是非常重要的直接的提供生活资料的部门,如果没有生活资料部门的变革,是没有办法供养劳动力人口的。因此,工厂制度发展必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的变革,才能够实现生活资料部门的不断扩展。他指出,“机器时而挤进工场手工业的这个局部过程,时而又挤进那个局部过程。这样一来,从旧的分工中产生的工场手工业组织的坚固结晶就发生溶解,并给不断变化腾出位置”,这是在强调工厂制度是如何打破了原本工厂手工业,对整个生产领域进行控制的。妇女劳动、儿童劳动和非熟练工人的劳动也就是廉价的劳动来代替原本熟练工人的劳动,一方面直接压低了劳动力的价值,原本的在岗工人的工资下降,而妇女儿童本身能取得的工资也是更低的。另一方面,采用妇女和儿童劳动也能加强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妇女和儿童相对于更易于接受规训,同时可以对熟练工人形成一定的威胁。由于缺少技术基础,现手工工厂手工业相对于工厂来说,对劳动者的剥削更严酷,缺乏光线、空间、通风、设备等条件。马克思指出,“在这些由大工业和大农业所造成的‘过剩’人口的最后避难所里,工人之间的竞争必然达到顶点”,这种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一种人口的相对过剩。工人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压低了工人的工资,导致劳动浪费对工人的进一步剥削。相比于工厂而言,这种更为落后的生产模式对工人的剥削压迫更为惨烈

(三)现代工场手工业和现代家庭劳动

马克思举例表明,现代工厂手工业对人的奴役和破坏是更加严重的。例如,“一种最丢脸、最肮脏、报酬最低、主要是雇用少女和妇女来干的活是清理破布”,这是工厂手工业采用旧的清理方式。在工厂制度已经诞生之后,由于部分劳动者无法被工厂所吸纳,那么只能去现代工厂手工业劳动劳动力遭受境遇,远比在工厂内劳动的工人还要恶劣。在那里,工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以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来降低成本更为严重。接着,马克思对现代家庭劳动进行了分析。他引用了大量的官方统计调查资料,对于家庭劳动者健康状况进行描述。马克思列举大量实例,“花边整理当做一种家庭劳动,或者是在所谓‘老板娘家’进行的,或者是在妇女家里由她自己或同她的子女一道进行的”。家庭相当于是一个工厂,但是这个工厂条件相对于更加恶劣,劳动保障更加糟糕,资本以各种方式来增加对于剩余价值的榨取,这实际上是一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渡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现代工厂手工业和家庭劳动最终都会转向大工业,另一方面他的事实资料表明,当时大工业是不断扩张的,并且挤占了现代工厂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空间。马克思认为,单靠滥用妇女劳动力和未成年劳动力,单靠掠夺一切正常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终究会遇到不可逾越的自然界限,以此为基础的商品的便宜化和整个资本主义的剥削,也同样会达到自然界限。马克思认为,达到这种自然界限之后,机器把分散的家庭劳动转化为工厂时刻就到来了。他指出,“在这些劳动部门中所以能大量地生产剩余价值,同时能使产品越来越便宜,这在过去和现在都主要是因为工资被降到仅够糊口的最低限度,而劳动时间却延长到人能忍受的最高限度”。这其实是把相对剩余价值和前面绝对剩余价值联系起来,在过去手工工厂能够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生产,采用的主要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式,通过降低劳动者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方式。而“旧方法的基础是单纯对工人材料进行残酷的剥削,同时多少采用一些系统发展起来的分工。这种基础已经不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和更加迅速地发展着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了”。马克思所提到的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在这里指的是从现代工厂手工业和现代家庭劳动向现代工厂发生的过渡,他认为这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从逻辑上来说是生产资料改革的必然产物。

四、工厂立法在英国的普遍实行

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的实质是要求改善工人的这个劳动环境。马克思首先指出,“工厂立法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态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按其本质来说,只要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拒绝任何合理的改良。工厂立法不仅是通过对于工作日长度的要求,破坏了工厂手工业的竞争基础。同时,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加速了较小工厂大工厂的转化。接着,马克思分析了工人的教育问题。他认为是生产劳动一方面要参与生产,进行生产劳动。另一方面,是要实现智育和体育同体力劳动相结合。他特别强调,“大工业从技术上消灭了那种使一个完整的人终生固定从事某种局部操作的工场手工业分工,而同时,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又更可怕地再生产了这种分工”。这里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工人转化为局部机器的有自我意识的附件,现代工厂和手工工厂雇佣的大部分儿童从最年幼的时期起就被束缚在最简单的操作上,多年遭受剥削却没有学会任何一种在工厂中能用得上的手艺,对于他未来的任何生产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些儿童可替代性变得非常强,一旦他成年之后,资本家供养其的成本提升,他的劳动力价值提高了,就立刻被资本主义生产所抛弃。除此之外,大工业生产出来了对于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一种非常乐观的预期。

田佳禾老师的解读深入细致,引发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令大家收获颇丰!

图文:陈璐